服装厂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干?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去工厂
2025年08月11日明明进工厂可以挣五千,为什么很多人却不愿意去
很多人都说,最近两年钱难挣,所以很多劳动力出现了剩余,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工厂却招不到人呢?即便打出月薪5000的诱惑,愿意去工厂上班的依然寥寥无几,于是,我们就产生了一个疑惑:为什么现在的年轻的人都不愿意去工厂打工去赚这5000块钱呢?这里面的内幕没有在工厂干过的人还真不知道,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要在工厂里能够拿到5000块钱工资,这个金额可不低,但精明的老板怎么可能会让这5000块钱轻轻松松顺利的让工人把钱赚到手呢?
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从老板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假设有个工厂,雇佣了共有10个工人来工作,每个月我给他们开出每个人5000块钱的工资,那么我是不是的在工厂赚钱盈利的前提下才会给工人开出来这么多的工资?那的赚多少钱才算盈利呢?我们从老板的角度大略的来计算一下:首先厂房要是租来的话,按500平算的话大概租金1天就是1500块钱,一个月按30天算,厂房租金就是45000,水费电费保守估计的话,加起来一个月也得1万5左右,这就合计60000块了,再加上十个工人的工钱50000块,这就是110000万块钱了,还没算上税务局交税的呢,还有给工人交的保险公积金啥的,还有工厂做工需要大批进料的料钱,机器的维护费算一个月2000,还有加工肯定避免不了会有成品损耗的损耗费算1000,以上的费用都算上的话,光是成本的费用就得20万左右,投入20万的成本的话,每个月要是仅仅换回来20万的现金,就证明老板这一个月都白忙乎了。回不来20万的话,那老板就是个赔钱.
那么问题来了,老板是怎么实现给工人开支的同时,自己又赚到钱了呢?(这5000块的月薪可赚的相当的不容易啊!)精明的老板就会想解决这一问题出办法来了:
(1)设立上班打卡机制,(迟到早退就扣钱,这样也能节约成本,节约一点是一点)
(2)建立加班机制(加班费很渺茫,基本木有,这样可以说是员工几乎是“免费的”为其加班加点的干活,这可是低成本的高效产出)
(3)缩短休假天数(明明每月4天,改为2天或者一天,这样就会又增加了产品的产出量)
(4)建立成品计件提成制度(多劳多得,工人只有疯狂的产出成品量,才能够拿到稳定的工资,“许多人在这个环节纷纷换上了职业病,因为工作始终保持一个循环的姿势工作中,长年累月的,导致关节磨损,跟汽车部件损耗一个原理”)
我们再来从工人的角度来看看都有啥原因导致他们不愿意干:
(1)来晚了或者早退了扣钱,按分钟算,一分钟10块钱;
(2)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的干活,而且加班费很少;
(3)每月休息太少了,而且一加班,还不让休息,就算一个月没有休息,也不算在工资内,(休息可以,但是不休息也不按天加钱)
(4)计件工资,干到一定数量的成品以后,【完不成基础数量的成品还要扣钱】再干出来多的成品,才计算提成,而且成品基础数量可观,提成却不可观(这就导致了工人要大量的干活,人体和机器不同,长时间的循环工作会导致各种例如滑膜炎、关节炎等等的职业病出现.)
如上所述,拿这5000块钱所付出的代价太大啦,要面临迟到扣钱,经常加班的劳累,可能享受不到的休息,几乎完不成的任务,长期循环工作所带来的各种职业疾病,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不想去工厂里头拿5000工资的主要原因了。
当然,这还是正规工厂的前提,如果你遇到了哪种黑心的老板,除了罚款还压工资,要么白干一个月到年底给你个路费回家吧,说账没要上来,这也是很正常的。有的说你不会找什么什么机构仲裁嘛?谁有哪个时间?再说了为了这3000,5000的跑来跑去,很多人感觉不值得,另外,很多进工厂打工的还真不懂这里面的门道。即便你胜诉了,老板给钱了,那耽误的时间怎么算?所以说这真的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去工厂
为什么年轻人倾向于选择星巴克而非小型工厂工作,这背后是否有难以承受的辛苦?让我们通过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现象。
首先,小型工厂的薪资水平通常为每月4000元,而社保福利却无从谈起。相比之下,星巴克的月薪为3000元,但在社保缴纳上却要正规得多。
其次,小型工厂的工资时薪往往不足13元,而星巴克的时薪则高达17元。这一差异在年轻工人眼中是非常明显的。
再者,小型工厂的工作时间通常长达12小时,且多为单休或不休,还需面对夜班工作。而星巴克的工时为9小时,包含休息时间,且无需值大夜班。
工作环境方面,小型工厂往往位于郊区或乡镇,条件艰苦,如浇铸工作既累又存在安全风险,机械厂则充满噪音和粉尘,而食品加工厂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人反胃,服装厂则相对较为干净,车床工作则全是油污。反观星巴克,其工作环境位于市区,条件远较小型工厂优越。
最后,小型工厂不提供社保缴纳,导致员工损失不菲。此外,工作中可能面临职业病和突发事件的风险,而工作环境也常常不尽如人意。年轻人虽然可能视力不佳,但并非盲目,对于工作环境的恶劣条件有所认识和规避。